为什么用 MWeb 写博客,以及,为什么要写博客 cover

为什么用 MWeb 写博客,以及,为什么要写博客

趁着 MWeb 更新,谈谈我心目中的「独立博客」。

MWeb 最近放出 4.0 正式版版本更新,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新开发的 Markdown 文档编辑器。新开发的编辑器之前已经在轻量版本的 One Markdown 中与大家见面,(算是)广受好评,这次也是终于用新开发的编辑器替换渲染效率不佳的旧编辑器。对于一款 Markdown 编辑器而言,这也的确值得一次大版本更新。

正如你所见,我至今都有在写博客(好吧,最近这段时间更新不太勤快就是),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一直使用 MWeb app 在撰写博客(我也自己说过这回事)。

我用 MWeb 的第一点理由是,它既有 GUI(图形用户界面)又可以生成静态博客。没错,目前的确有很多诸如 Jekyll 之类的静态博客生成工具,但它们既没有编辑器、也不能管理文章(你需要「资源管理器」或者「访达」这些工具来管理你的文章),换句话说,它们只有博客生成功能。MWeb 恰到好处的地方,就是它在 Markdown 文档编辑器、管理工具的基础上增添静态网站(博客)生成功能,同时又可给予博客主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除了撰写,组成我博客的「发布工具流」还差一半:上传与发布。我刚开始使用 MWeb 的时候,MWeb 就提供一个名为「发布脚本」的功能:它允许你在生成静态博客之后,一键发布至服务器。

MWeb 发布脚本功能设置界面

后来我改用文件同步工具来完成这个过程。我使用的工具叫做 Resilio Sync,它主打的卖点是「没有云的云盘」,即你的设备间会建立起文件同步网络,你的文件只会在这些网络间流动。利用它的文件监听、无感操作和快速传输等特性,我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博客发布流程:我只需要在 MWeb 中点击生成网站,Resilio Sync 就会直接监听到我的博客变化,发起上传,最终自动将改变同步到我租用的服务器上。

因为被部分人「滥用」,Resilio Sync 在中国大陆的使用可能会偶尔遭遇故障。善用诸如 Syncthing 甚至是 rsync 这类工具,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当然,传统的 Git 管理法,或是 FTP 上传法,体验也不会糟糕到哪里去。总而言之,利用它们来撰写、发布博客,整体体验要比在网页上写博客发布要好不少。

至此,终于可以进入本文的第二 part:为什么要写博客。

对于许多 Web 爱好者来说,「博客(blog)」(以及它的词源 weblog)是一种象征:它代表 Web 2.0 的图腾,或是一种理想形态的展现;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它是趋于中心化的互联网世界中的反抗力量,它提醒着人们:你们仍然有另一种选择,选择权就在自己手中。

对于我个人,博客(特别是「独立博客」)这种形态,更像是一种私人偏好:它会是偌大、嘈杂的互联网中间,对我自己而言的一个独立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可以以相对自由而不受限的方式来表达自我、与读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在当下这样一种 因为极度中心化而让人浮躁而迷茫 的环境来说,这样的空间是难能可贵且可遇不可求。

狄更斯的《双城记》里一个已经被说烂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放在这里作为注解却也许是最为合适的:现今的写作流程仅仅依靠两个工具就能完成发布,这在「出版」一词与「发布」等同的年代而言简直是不可想象;但也是这样一个时代,却没有出现一种所有人认可的共识与共情——无论如何,这都说不过去。


除了独立博客,我还做了一个「独立微博」,即只有一个人使用、无社交功能的 碎碎念(Project Nagging)。我的碎碎念地址是 https://nagging.astrianzheng.com,欢迎常来看看。你也可以利用 Project Nagging 来 host 你自己的碎碎念实例。

题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