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在(溢价)买 Figma 的股票啊 cover

到底是谁在(溢价)买 Figma 的股票啊

都别买了,让它降降价,我好买。

Figma 这股票一点也不值得买,Adobe 看着都摇头,收盘市值是当初自己收购时候的估值三倍,谁买谁傻 x!超过 60 倍的市销率,这他 x 哪是正常公司能有的额度啊。求求你们,千万千万别买了,让他掉到正常价格区间好让我也买点。

啊不是……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 Figma 有 IPO 计划,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早在 7 月 1 号开始认购——要是早一点知道的话我可能就会找找渠道看能不能申购一下。在上市之前我已经看了一些(由 ChatGPT 搜刮出来的)券商研报,感觉券商们大多都看不懂这玩意到底是个啥,然后就给了一些谨慎的估值,最初申购价格比 Adobe 在两年前的收购 明显打了个折,到 28 美元一股(按 Adobe 两年前的收购要约上的估值计算的话,理论上每股应该是 34.2 美元——也是 ChatGPT 帮我算出来的)。后来由于申购太过热门,因此申购价格涨到 30 到 32 美金区间,这就相对很接近 Adobe 的收购价格了。

但是资本市场的不理性绝对超出所有人的认知:正式上市后 Figma 首日直接翻了两倍,每股价格来到了 120 美金。

呃,我很难评……

但是我还是可以从「Figma 为何值得持有」和「Figma 为何(现在)溢价了」两个问题,来盘一盘这件事儿,顺便也算是做个笔记。

首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Figma 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它是个用户界面设计工具。

不懂行的人一听到这句话就跟听了八个认识的字合并到一起成了个完全看不懂的玩意儿一样。在这里我还是引用一下 ChatGPT 自己的解释:

Figma 是一种「在线画图的工具」,但不是画风景或人物,而是画「软件长什么样」。比如你用过手机上的 App、网站、电商购物界面,这些界面在被程序员做出来之前,设计师会先用 Figma 把界面画出来,确定按钮怎么摆、颜色怎么配、用户点哪里会发生什么。这就像是建房子前的「建筑图纸」。

我觉得 ChatGPT 最后这个「建筑图纸」形容得还是相当贴切了。和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类似,用户界面也需要进行十分细致和适当的设计。大到整个软件界面应该用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风格,小到每个按钮应该用什么圆角值、字符串是否能被用户一眼看过去就能理解,等等,都属于用户界面设计的范畴。

Figma 是一个全流程工具,即从设计师从纸笔设计初稿,到高可用预览原型(即在实际设备上查看具体效果并做进一步调整和调研的步骤),再到程序员用代码实现这套用户界面,Figma 都有对应的工具来辅助开发。这就好比是从建筑蓝图到开始施工再到竣工后的软装,除了不提供砖块水泥等实际建材之外,其余的各种设计、内部沟通和协调工具一块儿打包在一起,一整套流程加起来就是 Figma 之于软件开发领域的地位。

为什么 Figma 是个值得持有的股票?

这个问题在我这里,约等于是在问「为什么 Figma 拥有增值潜力」。

俗话说得好,申购价格靠「画饼」,也就是得向投资者说一个好听点儿的故事才能有个好点的发行价格。券商们的低估值在我看来和软件行业的波峰波谷有比较大的关系:在 SaaS(软件即服务)的故事说完之后,软件行业的确很久没有那种「外行一眼就能明白的新故事」。Figma 自己对外行画饼看上去也只能画个「新的 SaaS」这种已经验证过的饼。

只不过,第一波 SaaS 这种故事能讲出去,那是因为当年 SaaS 软件的改变券商们自己有目共睹:第一批跑出来的 SaaS 正好革的就是企业内部管理软件和销售软件的命——那不巧了么,券商分析师自己天天用的就是这些软件。券商们哪像程序员们那样听风就是雨啊,他们换软件比登天都难。重点是换完之后公司的 IT 非常 happy,因为不用自己部署服务器了,租软件提供商的空间不就完了,这些软件用浏览器打开还不用每台公司电脑都要单独安装一遍客户端。公司也 happy,电脑有个浏览器就能负责完所有东西,那我还整 Windows 干嘛,整台 Chromebook 比这不强多了?再大胆点,你们没有手机吗?员工和券商分析师们更 happy,这玩意用户体验确实比传统安装在电脑里的软件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人人皆大欢喜,这故事可不就讲出去了么。好巧不巧,在第一波 SaaS 上市潮过去之后,COVID-19 又来了。传统公司转用数字化分布式的管理软件替代传统流程的转换加剧,SaaS 股价更 happy 了。

但是随着疫情时期褪去,数字化转型退潮加上整体经济下行,SaaS 软件厂商的股价也跟着跳了水。从疫情后直到现在,SaaS 厂家其实都不能算是太好过。毕竟即使没有疫情,新技术推广红利期一过,这批软件厂商就基本定型,甚至可能会因为顶峰后收缩要死一两家。

但是 Figma 它不一样。

一位穿着紫色衬衫和黑色马甲的男子表情夸张,似乎在激动地说话,旁边另一位穿白色 T 恤的男子试图阻止黑色马甲男子。两人坐在桌前,前方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左侧有一只精致的肉山手办。底部有字幕:「什么坏女人!她不一样!」

(我知道这时候有人要搬出上面这个表情包了。)

首先软件行业这其实是个大类,就像是我们说工具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大类。这就好比是我们不能用锤子拧螺丝、用螺丝刀敲钉子一样,我们也不能用淘宝打电话、用抖音写文章(呃,最后这个可能真的可以)。这个属性在商业软件领域也是更为明显的:至少我们现在应该还不能用 Photoshop 来管理销售、用金蝶来做设计。目前跑通上市的商用(即俗称的「to B」)SaaS 软件,基本上都是在内部沟通、销售管理等等领域中有比较好的建树。Adobe 也在往 SaaS 转型,但主要集中在视觉、创意设计和文娱领域,相对没那么全领域通用。

而 Figma 呢?基本上只要你是以团队身份做一个 app 或者网站,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设计工作流,那么 Figma 几乎就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另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也是相比较 Figma 我更喜欢的工具)叫 Sketch,但现在 这家公司活得十分艰难。Adobe 自己也曾经出过 Adobe XD,但最后没能竞争过 Figma,最后还是提出 200 亿美金报价收购 Figma。

所以 Figma 的稀缺性和增长潜力就基于这一点:鉴于 Figma 软件的覆盖范围之广(基本只要是个稍微正经一点的科技公司就是 Figma 的目标用户,甚至传统行业有类似需求的也有可能是),而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只跑出来这么一家,那么「你不涨谁涨」。

为什么我觉得 Figma 目前不值 600 亿美金?

这个事情可能得分两部分来说。

首先是 Figma「可以」值 600 亿美金吗?看完上面一通分析,你应该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我目前的结论是(大概率)可以。

隔壁 Adobe 是个十分合适的参照物:Adobe 软件适用领域相对偏窄,但产品线丰富又弥补了这一点。而 Adobe 目前估值是 1500 亿美金。目前 Adobe 市盈率大约在 25,作为老牌稳定的软件公司来说是个相对合理的估值,分析师认为估值偏低、市盈率可以在 30 左右。

Figma 目前只有市销率而没有市盈率数据(市销率在逻辑上会比市盈率偏低),按原始发行价(25 到 28 之间)计算,这个数字在 22,我觉得是属于合理偏低的区间。如果 Figma 可以合理经营且进一步扩充其在软件开发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地位,那么它的盈利能力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比之下,600 亿美金估值不是一个「地狱难度」的目标。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Figma「现在」值 600 亿美金吗?你蠢啊!怎么可能啊!算下来之后市销率超过 70 到 80,按照市销率的定义来说,按现在的价格买到我死那天我可能都回不了本,买个屁!

每次投资之前请先默念这句话:以合理价格买入资产,然后长期持有,以此实现财富增值。千万别买 overpricing 的资产。千万别买 overpricing 的资产。千万别买 overpricing 的资产。算下来死了还不能回本的标的不是合理的投资标的。